彩票平台- 彩票网站- APP下载 【官网推荐】创下近十年来新高中国股市真的逆袭了吗?
2025-08-21彩票,彩票平台,彩票网站,彩票APP下载,六合彩,快三2025年8月18日的财经大新闻是,沪指盘中最高攀升至3745.84点,刷新近十年新高;创业板指盘中一度涨近4%突破2600点,北证50指数午后暴涨超7%逼近1600点,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28096亿元。
成交额超2万亿元的28个交易日,主要在2015年5-6月、2024年9-12月及2025年2月、8月三个阶段。2万亿,让投资者又爱又恨的数字,这是牛市的标记,也是被套的前奏。
3万亿,就像是龙门。每日经济新闻转引东方财富Choice的数据,A股单日成交金额最高的一天是2024年10月8日,当天成交金额34865.22亿元,是历史上唯一单日成交金额突破3万亿元的交易日。
去年924行情澎湃如昨,单日成交金额排名前八均出现在2024年9月至11月。
市场的热情还体现在两融上,8月13日和8月14日、15日,A股成交额和两融余额均突破2万亿元,此前的“双2万亿”,还要追溯到2015年5月、6月,即10年前的杠杆牛市末期。
2015年的杠杆牛,以及去年的924行情,套住了不少人,尤其是2015年高位进入的,现在都未必解得了套。
从上面展示的周K线年的K线图走得扎实、沉稳,圆弧型的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显示出历史上很少出现的机构主导行情。
机构开户数升至历史新高。据兴业证券策略张启尧团队,6月以来,散户新增开户数相较年初科技行情和去年“9·24”行情增长偏缓,但机构新增开户数持续攀升至历史高位,基本恢复至2021年的高位水平,“机构牛”特征逐渐显现。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为33.72万亿元,环比增加2.10万亿元,非货币基金实现6.56%的环比增长,同比增11.3%;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增长:环比增长7.53%,同比增幅高达66.68%。
这些数据说明:钱流向了公募基金,公募基金流向了非货币基金,非货币基金流向了被动指数基金。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纯指数基金规模突破4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了7.4%。在新基金的发行中,指数基金占据了主导地位。截止2025年7月底,指数型基金的全年新发数量达471只,占比超六成,份额达到3386.10亿份,占整体54.35%。
经过长达十年的惨痛教训,已经出现指数基金投资为王的迹象。当然,这并不是第一次,以前也分别出现过蓝筹牛、科技牛、指数牛等五花八门各种类别的牛市。国人终于把巴菲特说的指数投资听进了心里,这大概政府推动慢牛行情时乐观其成的。
摩根士丹利8月15日的报告显示,7月份单向做多基金向中国股市注入了27亿美元,高于6月份12亿美元的净流入,尽管一些专注于日本以外亚洲地区的大型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减持了中国股票,但仍然出现净流入,有些资金极度看好中国市场。
8月8日人民财讯,据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最新数据,截至7月底,韩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累计交易额已达55.14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韩国市场上,仅7月就有约402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8亿元)的资金净流入中国股票型基金。收益相当可观,今年1到7月,韩国本土发行的中国股票型基金的回报率平均约达10.3%。
外资流入与我国外汇监管部门公布的外资买入数据吻合。外汇监管机构上月表示,上半年海外投资者共计购买了101亿美元的在岸股票和共同基金,扭转过去两年的颓势。
当然,境外的指数还没有回到原来的高位,下面是香港的华夏沪深300,虽然年初至今净值上升了10.37%,但长期来看,波动仍然很大,要赶上2024年牛市时的高峰,都不容易。
8月14日香港经济日报报道,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此前一天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的13F文件披露,Q2增持了多家热门人工智能(AI)概念科技股,抛售了持有的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从中概股抽身。
这很重要,要知道,桥水基金自1984年与中国市场结缘,至今已有30年左右的历史。
桥水在中概股和中国市场斩获极丰,前两年行情不好,但说到桥水中国,投资人挤破头。
8月2日,蓝鲸新财富桥水在巅峰时期曾管理超过1600亿美元资产,一度位居全球第一。到2024年,桥水的资产管理规模下降了18.1%,降至921亿美元,较高点缩水四成。桥水中国成为整个桥水的最大亮点,成为中国唯一的百亿级别的外资私募。
从2021年成立之后,2024年费后35%收益,23年9.9%,22年4.8%,抢不到,根本抢不到。
所以,达里奥的书在中国非常畅销,全天候策略成为时髦货,一句“没有坏市场这回事,只有糟糕的决策。中国市场适合我这种类型的决策”,显得格外有说服力。
桥水退出中概股,有可能是两个原因,一是今年达里奥彻底离开桥水,出售所有的桥水基金股权,连象征性会议都不参加,二是美国中概股相对于美国本土高科技企业,性价比没有那么高了。
8月18日,财联社报道,券商营业部迎来客户线上咨询高峰,佣金、两融是关注热点。
2025年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36万户,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70.54%,环比增长19.27%,其中个人投资者开户195.4万户。2025年,已经累计新开1456万户。
2025年1月,开户157万户、2月284万户、3月破300万户,4月5月,市场震荡,agyn回调,市场走牛、资金入场,市场越牛,资金越多。散户情绪升温,短线月,A股龙虎榜成交总额达338亿元,较6月增加7.5%。
8月13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4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6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109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2.02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69万亿元。
7月单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00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对比来看,去年7月份二者的情况则分别为减少3300亿元、增加7500亿元。以此计算,今年7月份住户存款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存款多增1.39万亿元。
想像一下这个场景,散户一直犹犹豫豫,4月5月不搬存款,到了7月,股市还在走牛,实在眼红,开始搬存款,而此时,有的机构已经落袋为安了。
8月12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财政部等八个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个人的消费贷贷款上限是30万,经营贷的贷款上限是100万,政府贴息1个点。
有人认为,这背后隐含着信用扩张风险,以前出类似的政策,又恰逢牛市,资金想方设法进入股票市场,这一次政策严防死守,要进入股市,很难。
中国人现在消费极端谨慎,但在收益的驱使下,把存款辛辛苦苦的搬到货币与资本市场,尤其是搬到股市里去。如果4.25万亿超额储蓄中有10%进入股市,可以带来4250亿元增量。
接下来,主要指望居民存款拉动股市。8月15日,财联社转引国泰海通的相关研究指出,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居民存款与理财将迎来集中到期高峰:3-5年的高利率定期存款到期潮、1-3年定期理财产品的兑付高峰,将释放巨量可配置资金。
大家就指数着居民的上万亿存款进入股市,这比4月份的险资还要多。险资已经带动高股息的金融板块大涨,出现了大象集体跳舞的奇观,如果居民资金继续进入,举着杠铃的机构就可以解放一段时间了。
可现在,钱还是那么多,房地产却一冷再冷,债券利率一降再降。根据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330.3万亿元,同比增长8.3%,狭义货币供应量为113.9万亿元,同比增长4.6%。
以往M2超过8%就装到房地产的盒子里,现在资金也得找到一个新通道,环顾左右,只有股市是那个仍然被宠爱的孩子。
从政策和资金的角度出发,股市受万千宠爱,但这次希望是慢牛,因此不可能一路昂首向上,总是跌跌撞撞的成长,让K线图看上去更加强壮一些。以前的杠杆牛,散户怕,政府也怕。
2025年8月的整体估值水平显示,A股市场估值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
表现大蓝筹水平的沪深300,市盈率(PE)是13.31倍,处于历史73%分位数水平,市净率(PB)是1.39倍,处于历史中等偏高水平,略高于历史中位数水平,还算勉强可以接受,没有达到过高状态。
但股息率下降到2.8%,相比以往的5%甚至更高的水平,已经大幅下降。未来要么业绩上升,要么资金进入进行回购,让性价比回归正常。
反映小盘股的中证2000,市盈率(PE)为150倍,处于历史98%分位数水平,市净率(PB)为2.8倍,处于历史高位,股息率为0.8%,这样的估值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和中位数,还是适合尤其是量化产品、小型主动权益产品以及游资参与。
中证2000成分股的整体盈利增长情况并不理想,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的利润同比增长中位数分别为-6.7%和3.0%,基本面与估值背离。
这么低的股息率,还不如买好一点的债券,但凡风险意识稍高的人,就会犹豫再三。
再看备受追捧的高科技股,以科创50为例,市盈率(PE)为140倍,处于历史97%分位数水平,市净率(PB)为4.75倍,处于历史高位。股息率为0.47%,比小盘股还差。当然,高科技看的是预期,是市梦率,希望不要有梦醒时分。
这次股市信心的上升,固然有高科技加分,主要是资金加持,如果机构落袋为安,散户的信心会像夏天的云彩,很快消散。